我对浮世绘的印象,最早来自于出入各种日式餐厅,总会发现那些巨大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往往具有极其鲜明的色彩,其上的人物风景具有鲜明的和风,反映某个历史上的文化背景。总而言之,让人看完以后,印象深刻。
后来当我去日本之前做功课的时候,我才看了有关浮世绘的若干资料。浮世绘(Ukiyo-e)是兴起于江户时代的一种民间版画。所谓“浮世”,语出佛教用语的“忧世”。15世纪则扩充解释为“尘世”、“俗世”。
例如,以下这幅画,我想很多人看完以后,都觉得很眼熟。
这幅作品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 1760-1849)所作《富岳三十六景》其中之一的《神奈川沖浪里》(我还在日本的高岛屋百货商店购买了以其为主题的贴纸),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经常在日本餐馆里能够看到?
再来一幅画,也可以算是“大众情人”。 在最近举行的凯迪拉克“不朽的梵高”感应艺术展里应该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对了,它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的名作《星月夜》。
现在我们仔细对比一下,两幅画有什么相似的感觉没有?对,就是那些明显的”波浪卷儿”。这就是梵高受到日本浮世绘作品影响一个小小例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从东方到西方的文化影响(首先体现在绘画方面)?一个解释是,日本浮世绘虽然在当今被认为具有高度艺术风格,但是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却视之为宣传单或海报,不予重视;那个时候,所谓“画家”是指幕府御用的“狩野派”或大名撑腰的“琳派”,浮世绘画家充其量只是个“画匠”。因而在江户末期至明治时代之间(19世纪后半),大量流传海外。有些甚至被当做瓷器的包装纸运送至海外。(见《江户日本》,茂吕美耶著)
其实,以上两幅东西方画作其中蕴含的小小相似,只是解开了这种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绘画(尤其是法国印象主义派绘画),甚至衍生到音乐、建筑、服装设计各方面的影响的巨大幕布的一角。这张巨大的幕布甚至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Japonism (日本主义)。
1865年法国画家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1833-1914)将陶器外包装上绘的《北斋漫画》介绍给印象派友人,引起了许多回响。伦敦大学艺术史教授E•H•贡布里希勋爵(E•H•Gombrich)在其皇皇巨著《艺术的故事》里写道:“日本版画帮助他们(法国画家)觉察到身上不知不觉地还保留着多少欧洲的程式。日本人乐于从各种意外的和违反程式的角度来领略这个世界。他们的艺术家北斋会把富士山画成偶然从架子后面看见的景象;正是这种大胆蔑视欧洲绘画的一种基本规则的做法给予印象主义者深刻印象,他们发现知识支配视觉的古老势力在那一种规则中还有最后的藏身之地。为什么一幅画永远要把场面中的每一个形象的整体或者有关的部分都表现出来呢?”
在这方面,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梵高,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让我们还是通过他们的画作来理解这种相似。
以上这幅画是梵高所作的《艺妓(仿英泉)》,Courtesan (after Eisen),就是梵高向浮世绘画家溪斋英泉(Keisai Eisen,1790 – 1848)的致敬之作。
以上这幅是梵高所作《唐吉老爹》,Portrait of Pere Tanguy。梵高收集日本木刻版画,其中许多是在唐吉老爹的店铺购买的。仔细观察作品,唐吉老爹身后的都是浮世绘版画。
而身为印象派开山祖师身份的莫奈(为了唤起大家的记忆,请看这幅著名的《日出•印象》),也是受浮世绘影响颇深。
他画了一幅他的夫人身着日本传统和服的画作,Madame Monet in a Japanese kimono, 1875。很漂亮,是吧?
他甚至在自己家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睡莲池塘,池塘上有座日式拱桥。Water Lilies and the Japanese bridge, 1897–99。
博主个人写作微信公众号:树洞旅程,用于向订阅的朋友们分享我对金融投资、生活、阅读、旅行、艺术、电影的跨界观察和思考
请直接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原因如下:
1. 每天最新。由于技术问题,我会每日发表最新的原创文章于微信公众号中;而博客中的文章会有大概几日到一周的滞后期;
2. 形式更多样。各种互动(发红包、福利)、俱乐部会员活动,全部会放在微信公众号中,而不会出现在博客中;
3. 发起设立微信公众号俱乐部基金。从金融专业的角度,给微信公众号俱乐部会员提供增值服务——俱乐部基金,更加有趣,共享红利。
0
推荐